2008年3月4日

拳論與功法的相關

反身大纏所要說明的內涵其實就是"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先前我們有講解過反身大纏是利用空間換取時間的前後技術,

練習反身大纏是為了能利用空間爭取時間


前後的空間會使人有"進之則愈長"的落空感

若將小纏結合反身大纏則會使人有"退之則愈促"的壓迫感


所以操作反身大纏時


一開始要注意接手


而後要利用方位正確的"滾""鑽""爭""裹"創造龍形引敵深入


讓敵人有進之則愈長的感覺


假若敵人來勁不強又或者攻的不夠深入


這時就可以利用反身大纏的背後控勁技術所衍伸的小纏進行反擊


會使敵人有退之則愈促而來不及反應的壓迫


但是這樣的技術養成必須由大動作的練習開始


因為大動作的反身大纏是預設自己已經敗了


練習敗中求勝


為了能敗中求勝所以反身大纏的操作會更加的精準


所以在練習反身大纏時要注意引/落/合/出


也就是龍形/猴相/虎坐/鷹翻的練習



"仰之則彌高"的對應功法是上翻肘式


上翻肘式的操作是入方/擰掌/翻筋轉骨/拉手貼耳/擰身蓄勁/鷹翻/三角形(補位)

此時只要做到拉手貼耳後加入捲落法就可以讓敵人產生仰之則彌高的壓制

"俯之則彌深"就是用下壓肘式

也是一樣的使用撞/拉/轉/出就可以使人有俯之則彌深的臨淵感受

這樣的技術說明可以與太極拳論相為呼應

如果沒有相對應的技術當然無法練到太極拳論理所說的

"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

但要強調的是這些技術都要符合引落合出

更要注意引落合出的落空

因為落空才能使人真正體會到"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的感覺

垂肘是不能落空的

一定要鬆開肘才行

要注意躭肩而不是沉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