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

牽動四兩拔千斤??

太極拳祖師王宗岳先生的《太極拳論》中說:「察“四兩拔千斤”之句,顯非力勝。」《打手歌》說:「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黏隨不丟頂。」李亦畬先生在《走架打手行工要言》中說:「昔人云:“能引進落空,能四兩撥千斤;不能引進落空,不能四兩撥千斤。”」

看到了原著是否驚覺著與以往認識的牽動四兩拔千斤概念不一樣呢?

一般認識「牽動四兩拔千斤」的概念是「主動」的,「去」牽動「對方的」四兩就可以拔人(對方)的千斤,可是這又與「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概念相左,不是嗎?

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是無力技術的概念,但是因為你主動地牽動了對方的手就是有力技術的使用,這就不同於無力技術也就不合於拳論;如果你真的相信王宗岳太極拳論,那你就不應該違反太極拳論裡所說的每一個字句。

舉個例來說,有個物體實質的與你的體重相同並有根繩子與之相連,這時你有辦法利用四兩之力來拔千斤嗎?或許你會說這與實際的情形並不符合,兩個人的應敵是不能這樣例舉的,這裡我要跟你說的是,通常採用有力技術而能有四兩撥千斤的「樣子」產生,是因為對方也採用有力技術而有了慣性作用,所以可以用有力技術來完成,當你採用了有力技術就違反了太極拳論的要求;若使用有力技術又遇到更有力的技術時,你該怎麼辦呢?力鬥嗎?所以我們應當以無力技術的操作來詮釋太極拳。

「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拔千斤。」中的「牽動四兩拔千斤」應該是「被動」的,「被」牽動「自己的」四兩;因為我若採用了有力的技術去牽動了你的四兩,而你會因為被我牽動的四兩而產生自然的應敵型態而能因敵成體,所以我不能用力去牽動你,讓你產生自然的應敵型態,為此我不能採用有力技術來應敵,所以我要使用無力的技術來處理你。

旋轉門是有根中軸且有幾扇門附在軸上,當你進出時只要推動其中一扇就可以讓它旋轉而達到進出的目的;門是被進出的人所推動而旋轉的,被推動的門並不會因為被推動而改變型態,觸之則旋轉自如並不會因為觸之而改變,推動門的人是採用有力的技術,而被推動的門是無力的技術。期望這個例子能讓你知道「牽動四兩拔千斤」的主被動概念以及有力無力的相對關係。

所以「牽動四兩拔千斤」並不是單純字面上的直譯,客觀正確的解釋應該是...to be continu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