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日

宗岳門太極只是多了掌法嗎?

前陣子有個學過多種武術的學生問我說,他覺得宗岳門教的太極拳在講解上除了比較細緻外,另外就是只要在說明後,基本上都能馬上地操作以及使用相同的技術,但除此之外,他認為只是比較其他,他之前所學過的太極拳、空手道以及摔跤等武術,就只是多了掌法而已。

關於這點,一般來說會有這樣的認知,是因為宗岳門分合太極拳要教授的是圓全的技術,包含摔、打、拿、踢,因此在形上除了踢之外,摔、打以及拿都跟手有關係,所以就外形而論,乍看之下就真的好像是多了手法或者說是掌法。

其實不然,因為宗岳門太極拳是合一的技術,無法在用技時單獨將手法、身法或腳步法分開來用,也因此所產生的太極體並不是單獨的利用手、身或者腳等部位,各別擺出來而組合成的,而是透過全身貫串的勁線傳導與律動來達到自然成形的太極體,所以拳論才說「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


但若是以分開的三體進行擺放的外形組合則會有協調的問題,而且不論是多佳的協調都將會有「先後順序」存在,因此會不自覺的動手、動身、動腳步而不能「整」,永遠都無法達成「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的要求。


再者,宗岳門太極的操作是利用勁線的傳導在運動,所以能在所有的運動過程中,無時無刻都存在著內勁,也因此無論在何時都可以成樁,而有樁後要使用無力技術或者是對力技術,則得因時制宜隨施技者喜好而用。

所以看似多出的掌法,並非只是單純的掌法,而是融合在整體的太極體中,只是宗岳門太極在教學上,
以摔為先所以必須先淺談手法的使用,爾後在談圓全的太極拳時才能前後連貫,才不會讓學生在初始的練習上就產生不當的手法。

以上粗略述說,期望能說明在外形上,似乎是多了掌法的宗岳門太極拳,並非是外形看起來的「樣子」,而是包含完整的太極體、太極拳的技術以及太極的觀念,所以說宗岳門太極拳是圓全、是合一的太極拳,學者不可不詳辨以及深刻了解箇中不同之處。


這就是宗岳門太極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