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1日

「先之先」的體會

「搶先」的戰略觀念無分內家、外家,而是普遍存在於各門武學中,但是內家與外家對於「搶先」卻有著南轅北轍的表述。

一般所知的「攻擊是最好的防禦」、「先下手為強」都是以快搶快的快攻,亦為普世的搶先戰略,正因要搶快,所以在訓練上需要特別加強肌肉力的練習,才能在搶快之餘得到較好的打擊效益。

相對的,太極拳在搶先的戰略思維上與其他武術是完全迥異的,太極拳是利用以逸待勞的方式迎接敵人,吳殳說「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內家所指的「先動」是以應和的方式先做好準備,在應和的短瞬間即完成應該順應的身形與蓄勁,然後等待敵勁的到來以引用「機由己發,力從人借。」運用順敵而應的方法達到「搶先」的戰略為原則。

所以太極拳是以調整自己而非搶快,因此不需要額外的肌力來增強打擊效益,所以可以只專注於武學技術的研磨以及修正,而不須再花費額外的時間鍛鍊肌肉或與武學技術無直接關係以及效益的事情上。


正因為重視技術而非肌肉力的訓練,所以真正的太極拳是絕對不用力的,這也應證了太極拳論中所寫的<<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


當然,以上的說明主要是強調出太極拳在「搶先」的主要觀念,但並不表示太極拳就沒有以快搶快的搶先,「先之先」的廣義解釋當然也包含分擊的搶先,這部份在操作概念上與其他外門武術的搶快相似,但依然不是用肌肉力來操作而是用蓄勁後的放箭方式進行搶快的打擊。

所以說太極拳的搶先同時包括了主動與被動的應和,因此造就了施技的多樣性質,也衍生出在應和的同時隱含了攻守合一的完備,而並非是一昧的搶快。

以上一些體會與大家分享

這就是宗岳門太極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