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6日

太極拳的架構

太極-融合
+
大鬆大柔
+
方位 ---纏法---三合
+
推--拖--帶--領
+
中平引落--上翻肘式--下壓肘式--反身大纏
+
指天---插地





太極拳之所以稱之為太極,是因為為了要達成''融合''的目的
而唯有大鬆大柔才可以做到''融合''
若不採用鬆柔與人融合則會產生頂抗而分出敵我
也就是分出了陰與陽,就不是太極,也就不能稱為太極拳
所以說唯有以大鬆大柔達成融合的太極才能稱之為太極拳



大鬆大柔並不是隨意的放軟\放鬆
而是築基在 方位技術 \ 纏法技術 \ 三合技術之上的大鬆大柔
所以要學會太極拳就必須要能融合
而之所以能融合就要懂得大鬆大柔
也就是說要知道方位 \纏法 \三合的技術



若要懂得以上所提的技術
就必須要知道推 / 拖 /帶 /領 四掌的章法
而上翻肘式 / 下壓肘式就是這四掌的上下極致
換句話說
上翻肘式與下壓肘式就是推托帶領四掌的基礎



所以說
要達到太極的融合的境界就要能大鬆大柔
為了能大鬆大柔就必須要會 方位 \纏法 \三合的技術
而要能操作纏法的技術就要會四掌法
也就是要會推 / 拖 /帶 /領四掌法
四掌法的基礎要求就是上翻肘式與下壓肘式

那中平肘與反身大纏呢?

換個角度來看(以立體的空間概念來想像)
在平面的上面畫出一個立體的十字
上翻肘式與下壓肘式是畫出上下的那條線
而反身大纏則是畫出前後的那條線
上翻肘式與下壓肘式又隱含在反身大纏裡
再加上纏法所展現的整體技術來看
在整個空間裡的各個方向將被含括

中平引落能指出分掌法的觀念導出"引落合出"
明確的定出方位/三角形陷阱
而指天與插地可以由上翻肘與下壓肘帶出來
再利用樁/撞鐘來說明結構/正力/捲落等相關的觀念

如此整個太極拳的架構將可以擘劃出來
此架構如同憲法統攝刑法而刑法統攝民法一般
不能由低層牴觸高層
所以
太極-融合
+
大鬆大柔
+
方位 ---纏法---三合
+
推--拖--帶--領
+
中平引落--上翻肘式--下壓肘式--反身大纏
+
指天---插地


以上是就我認識的太極拳所作的粗略介紹
當然還其他包含攻守/應敵/相關技術與技巧等等並未在此說明
慢慢將會以專論的方式在其他篇幅為各位說明
敬請期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