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

台灣「傳統武術」應列入「文化創意產業」

如果你認為傳統武術有價值,它就會有價值,如果你認為傳統武術沒有價值,它就一定會沒有價值。只要看中國大陸和台灣執政者,兩者對武術的差異態度,所造成的不同結果,就很清楚了。

武術究竟有沒有價值?據大陸某位學者的資料,中國大陸每年的武術產值是三千億人民幣。因為中國政府認為武術有價值,中國的文化產業列有「競技體育」類,等於把武術視為台灣所說的「文化創意產業」來經營,所以每年有三千億人民幣的產值。

當然類別和產值數字是不是真的,還有待考證。但以外國人進入中國習武,或中國人到海外教學,所帶來的各種熱絡經濟活動,以及各種武術活動的國力宣傳周邊效果來看,其產值應該是相當可觀的。

這三千億人民幣的產值,當然是那些有收費的武術家,所努力耕耘出來的成果,而不是那些不收費的武術家的貢獻。這裡面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很弔詭的現象,就是那些完全否定武術經濟價值,故作清高不收費的武師,總是在我們面前,誇耀他們自己對武術的貢獻,但是我們從產值去看時,卻發現他們對國家的經濟建設,其實是一點貢獻也沒有,甚至還創造了倒貼的負產值。

台灣過去以本土意識執政,因為傳統武術帶有中國文化的特徵,因而認定傳統武術沒有價值,而嚴加排斥。所以連山野的油桐花,都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部份時,台灣先民從南到北,保家衛國的傳統武術,以及大陸名師隨國民政府遷台,在台灣播種生根的優秀武術,竟被執政者完全排斥在「文化創意產業」之外,令其自生自滅,完全不加以輔導。

所以台灣雙十慶典,總統府前廣場邀請跆拳道表演,台 灣傳統武術家卻連廣場的邊都還進不去。當然我們並不是排斥跆拳道,因為他們在奧運上,有為國爭光的功勞,絕對值得享有比人還高的尊榮。但在代表國家的重大 文化活動中,徹底地排斥自己文化中獨特的傳統武術,那些來台觀禮的外國貴賓,搞不好會以為他們參加的是韓國的國慶,台灣是屬於韓國的一部份也說不定。

現在政黨又輪替了,似乎和過去一樣,仍然沒有政治人物關心台灣的傳統武術;似乎也沒有人認為,台灣文化也曾經包括有武術這一類。台灣的傳統武術家,似乎還是要留在在自生自滅的世界中自求生存。

台灣的傳統武術,具有極大的特色,它是結合了台灣來台先民的武術,以及外省新移民的武術精華,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長出新苗,結出新果的。其文化融合的高度象徵意義,以及產業的高價值,是任何有遠見的人,都不能視而不見的。

否定台灣傳統武術的價值,就等於把台灣先民和大陸祖 先的文化連結完全切斷,也等於把外省新移民和台灣本土文化的緊密相連完全切斷。否定台灣傳統武術家的成就和貢獻,則意味著所有來台的先民武術,以及所有外 省新移民所帶來的武術都是劣等武術,這等於直接否定曾經有任何優異的中國武術文化曾經來過台灣。這樣的否定,會讓台灣成為一個與中國大陸,自始至終都毫無 文化關聯的獨立之地。

所以說,無論是中國大陸或台灣,無論是從文化價值, 或是從產業價值的角度,都應當積極扶持台灣武術,以展現台灣武術文化融合的特徵。無論是中國大陸或台灣,都不應當像極少數人那樣,在言論上和行為上,試圖 抹滅台灣武術家的成就,或刻意淡化台灣武術價值的錯誤舉動。否則就必然會連帶抹去大陸文化和台灣文化的緊密連結,因此無論是大陸或台灣,在面對台灣武術家 時,在和台灣武術交流時,都應該要有這個深刻的警覺。

當然我們最寄望於台灣執政者的是,請趕快把台灣「傳統武術」,列為「文化創意產業」的輔導項目,以求傳統武術能夠名正言順地,在台灣地方文化活動中公開推展。也希望台灣所有武術家,或任何一位有心人士,能夠正視傳灣灣武術在文化上的重要性,和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呼籲政府能夠將「傳統武術」列為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輔導項目,讓台灣傳統武術獲得應有的地位,並且提昇台灣傳統武術的產值,讓武術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環,為台灣拚經濟作出應有的貢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