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太極大師沒有說清楚之秘密~心得分享By張龍飛

太極大師沒有說清楚之秘密─龍腰之運作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真是一點不假,個人練太極拳數年,一直未能體會正確用腰的方法及如何發揮整勁,所以身形無法流暢,整勁無法發出,直到最近學王宗岳太極拳之後,在老師教了黃金三角之秘、教了砸拳、教了肘擊、教了環中操作的技巧之後,在練習的一瞬間才突然領會到龍腰之重要,龍腰的運作軌跡是要如何操作才能生出整勁,也才體會出大師們所說的「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之意義了。」


太極大師武禹襄與陳式太極大師陳鑫對話時曾說:「什麼纏絲勁,不過一翻一裹而已!」,至今我真的稍略體會大師們所云:「一翻一裹」之妙了,它在大極拳的運作裡面處處可見,因為太極是一個立體圓之空間,不是一個平面圓」,如果是平面圓的話,那我們很多卸化發的動作就會出現橫力、僵力、死力及頂抗和丟離的狀況發生(有很多外家拳力量之所以會僵就是這個原因,腰的運作不完美;所以我們操作太極拳時一定要掌握立體圓之重要,並且要在環中操作,「即環不離中、中不離環」,如果失去了環,就會失去樁形、失去正力,失去整勁,失去了太極拳的生命,也就背離了太極拳的拳理要義,當然就更不可能將太極拳的功效彰顯了。所以我們可以說太極拳是水車立轉和石磨橫轉的相互依存、相互運用的關係,我們看一部機器的運作不可能只有平躺的橫齒輪就可以運作或發揮很好的功率,它一定要有立的齒輪配合,才能發揮功效,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我在作卸化基本型時,敵人力量過來,我們用上翻肘式攔住以後,要引進,引的角度越多、越深愈好,在引的動作裡面就有腰的平轉和手肘立轉同時產生,至落空再至合、再至出時又是(腰和身形)一個平圓轉和立體斜圓轉並向下運轉的運用,所以處處可見立體圓空間太極之操作。


那我所體會的「龍腰」、「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是什麼意義呢?我只能告訴你,多看看美國大聯盟王健民的頭球動作,多看A─rod的全疊打動作,多看看老虎伍茲打高爾球的動作,看他們投球、打球時對腰的運用,他們腰形,應該有所體悟,是都完全合乎武禹襄大師所說的「一翻一裹」的太極拳要理的。


我再白話的說吧!這可是大師沒有說明白的天機哦!所謂:「一翻一裹」就是當你在太極拳的運作過程裡面,不管你伸手、伸腳、縮手、縮腳、移身換位,都要把身體當作一個立體的圓來操作,而腰和脊椎和肩至頂頭的範圍,就是龍腰的操作要完全配合身形的變化,在立體的圓中,配合樁形、配合正力,才能如彎弓射箭般把敵人發出去。

以上是個人小小體悟,還請有緣人、先進和大師們多指教!
九十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於新竹家中:張龍飛小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