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6日

太極拳教學之大破與大立 ---分享by張龍飛

太極拳教學之大破與大立

學太極拳數年,最近看了宗岳門太極拳葉宗長寫的一些拳論說明及自己練拳數年和練宗岳太極數月,心有所感!想要學好太極拳,在觀念上一定要有所大破和大立。

就太極拳的立場,所謂的大破大立是什麼呢? 個人覺得所謂「破」者就是要破除不好的傳統學習方法、破除舊思維模式,既然是學拳除了健身以外當然一定要能用於防身,否則學游泳、學打球學跳舞等不是更健康快樂嗎!所謂「立」者,就是要建立有效率又有效能的訓練方式,使學生用最少的時間能達到最大的效果,使學習者產生興趣的同時又能促進身心健康,又能達到健身、強身、防身的目的。

那什麼是不好的傳統觀念呢?以個人淺見就是:
第一、不要搞噱頭騙人:
例如有些門派會 弄一個拳架,然後讓很多人推,如果都推不動,那就表示很厲害。
另外就是表演發勁,把人一推就飛出去了,又或者是四、五個人用手直直的用力的碰觸師父,然後他一崩、一轉或一震,哈!人就從他身上震開了五六步或震摔倒至地上,然後表演就很得意的露出笑蓉來。

第二、教學生不是只為了有一筆學費可收:
先學套路比較討好這種觀念要檢討,大部的太極拳教學者都是先教學生學太極拳套路和勢架,一開始先從套路學起,一式一式的學,反覆的磨練,好不容易學了一年、二年,套路打起來也稍有模有樣,不錯!表面上看起來是蠻有成效的,但說真的那只是太極操而己,與真正的太極拳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所以有很多人會嘲笑太極拳是老人拳,外表好看、有模有樣,集體打起來好像很有氣勢,真像那麼一回事!但一上場真是不堪一擊啊!
更可惜的是,很多人學了很久,還不是一樣全身僵硬,怪癖一堆,師父該幫他修的地方一樣也沒修掉,修的只是外表拳架好看而已,該鬆的地方一點也沒有鬆,更別提沾黏連隨與融合了!該符合太極拳拳理地方是一樣也沒符合。但他們的學生就很高興很滿意了。而他們所希望的能藉拳練身、練拳養身、養氣卻無啥起色,好像沒見什麼功效!甚至還有人膝蓋、或腰、脊椎等地受傷。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其實是教人的師父自己本身肚子內就沒有貨,他以前跟別的師父也是那樣學來的,所以學了一些拳就好為師教起人來,但他有什麼錯呢?

第三、教學者本身無深厚的拳論作基礎:
教學者只會叫人盲目的練招式而已,師父講一動你就做一動,學了很多勢架,但卻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就是不求甚解啦!所以身為教學者一定要有深厚的拳論作基礎,絕不可講了一堆太極拳論,可是有許多解釋是互相矛盾的,是錯誤的,是無法實際運用,那這樣的花拳繡腿學來有什麼用呢?

第四、一位好的教學者,即好的教練或師父,一定不會使學生在學拳時受傷。

那什麼是太極拳的「立」呢?現代的人,凡事都講求時效,喜歡立竿見影,但天底下那有那麼好的事呢!應該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所以我們身為現代的太極拳教學者,要能有以下的認知:

第一、教學改革:
一定要改變教學的方法才能吸引人,也就是要先投其所好,但同時不能放棄原則,在開展中把拳論、拳理和實作融合,循序漸進,使學生引發興趣,學習於無形,才是高招吧!不然一套再好的東西,卻沒有太多的人來學,那不是如同敝帚自珍了嗎!所以一套好的教學方式,他是應該有學習的層次的,先從拳理、從健身的角度切入,不用先學拳架套路也可,但可以先把拳理融入架式中,使其學習勢架時,就能體會拳理,如上翻肘式的五個掌型就是勢架啊!

第二、敵情觀念:
在教學時一定要帶著敵情來練兵,也就是學每一個掌型勢架為何要這麼用一定有他的道理,教練除了會教外還要會說明原因,讓學生能甚解而不是一知半解,學生練不對時,教練一眼就能看出錯誤的地方,並協助做出正確的動作來,當然剛開始時,一定是慢慢的練,因為這是心與意合的階段,但後來練熟了,就可以進入意與氣合的練習,爾後達到氣與力合。

說了這麼多,如何發揚中國的國粹,我想一定要先使人喜歡,使人容易接受,使人容易分辨太極拳的真偽,那除了本身要有一身好武藝外,好的宣傳也是很重要的吧!所以教出好口碑應該就是最好的宣傳吧!

於新竹家中:張龍飛小記

以上是張師兄的分享,期望可以給更多的人更多元且不同的看法,也期許可以讓喜歡太極拳的人不再迷惘於太極裡,而能品嘗太極拳帶來的甜美,太極拳真的是不同於其他任何武術的武術系統,自成一幟並且圓全而不假求於外。
布武

沒有留言: